手机有盲点(有时接驳不到),开车也有盲点(某个角落看不到),人的盲点是在恋爱时期(看不清对方的缺点)。还有一个更伟大的盲点,就是人死后的身后事,也是中国人传统上最傻、最憨、最最可笑的大大大盲点。

 

有句成语,一了百了,唯独肉身死了,并没从此一了百了,反而是工作多多,繁琐事一大篓,后人(子女)必须忙个不亦乐乎,耗财耗神,简直是浪费时间,也浪费朋友宝贵的时间 。

 

你说,天下还有那桩憨事,能排第一? 

 

肉身已死,为亡魂超渡,本来无可厚非,这传统的习俗,湮远流传了 数千年。但我个人就是不喜欢,不要依循这个古老、幼稚、破费的传统习俗。 女儿一懂事,老早就提醒他们三几回了,以防忘记。也要以后,女儿也与老爸等齐看。

 

死了?肚皮朝天了,倍缘绝对‘一了百了’,简简单单,轻轻松松,不要浪费儿女与朋友宝贵的时间,静悄悄从地球上消失就好,省时省力也省钱。人死了,没啥好看的(看也救不了,莫非要跟死人打架?)

 

人多,忙多,工作多,枉费金钱时间,毫无意义。多一个人探望,子女更多一分伤心。静,思,祝福,足矣!(爱不爱在于心里,在于平时有没互相尊重对方的立场),过了四十八小时,直接送去庵堂,就让庵堂去处理,颂不颂经不重要。之后再直接雇艘小舢舨,一面唱歌,一面撒向大海,大功即圆满告成。 

 

逢年过节无须拜祭,同样也是多此一举,又要再破财及抹杀宝贵的时间了,憨事一回又一回,没完没了。既然骨灰已云游四海,逢亲人往生的忌日,就用本来要去拜祭,要耗用的那几十块车马费,帮忙往生的亲人做些善事,意义更大。

 

耗费两万银两(甚至不止),沸沸扬扬,敲敲打打在楼下处理身后事,不如捐给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或世界绿色组织,同样也署上亲人名誉,助亲人也助其他众生,功德无量大也。

 

庵堂所有的骨灰瓮,最后最后的归宿,统统都会排队扔进大海,不论有无后代子孙,也不论任何人。说实在的,每一个人都要归入大海去,那是终极的共同目标,土葬者也是,除非尸体是被秃鹰消化了(西藏的葬法)。

 

下一代人拜祭,下下一代人拜祭,再下下下一代人,距离越来越远,阁下认为还会继续拜祭否?真的拜祭,也不过是敷衍了事,因为心里距离与感受太大太遥远了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甚至未必知道您是何方神圣,除非阁下命寿特长。(按:灵位每年须付费,对低收入家庭而言,是个额外的重担。哈,人死了,果真不是一了百了,还有一条长长长的尾巴,不知延伸到那儿去。)

 

本来,传统的这条尾巴是好的,对后代子孙,极具教育作用。时代不一了(倍缘是天生的特殊份子,是沙漠奇葩),只知道人的感情,一般上仅止于第三代。

 

老一辈子的人受教育者少,养儿育女的目的,就是要防老,更期望死后有人来拜祭。现在教育普遍了,提高了,大家只顾今生有没钱赚,谁会去想以后死了有没人来拜祭,自然而然演变成只想‘养钱防老’。少生育,原因一也!

 

五帝即是炎黄子孙的老祖宗,那是咱们的曾曾曾(不知要套上多少个曾)曾祖父,阁下可曾发下大誓愿,这辈子一定要到中国拜祭老祖宗一趟?像回教徒,一生至少必须到麦加朝圣一回,哈!

 

哀哉!老祖宗,谁叫江流石转,距离那么的远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倍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